潇洒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11章 公理之城

第211章 公理之城(1 / 3)

推荐阅读:

inf

成都府衙,孔明的笑意再也压抑不住。

手上动作没停过,嘴角笑意没减过。

什么叫惊喜?这就叫惊喜!

相较于后世的实物来说,孔明等人如今更加看重后世的科学思想。

毕竟淮南子有言,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亦言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彼时和刘巴闲谈时,刘巴就曾感叹,后世那“东风快递”恍如鬼神,那“天宫”宛如上古神话。

随即刘巴笑言,称即使能有天幸拿到这二物的图纸,但多半也只能如同井蛙看海夏虫嗅冰,知其广而难循其理。

正如此时光幕上投映出来的名为六分仪的东西。

整体呈角状,看起来似是以赤金打制,上镶被称呼为透镜的透明玻璃。

孔明已将其样子给完整画了下来,但为何要制成这个样子,如何用,那是一概不知。

而这种早已察觉出来的困境,如今似乎有了解法。

“定理义,假公设,论公理?”

刘巴也在动手将这些半懂不懂的话语全都抄录下来,细细琢磨

“这公理之义,倒是易明了。”

庞统努力加入进来,不愿被孔明拉开差距

“天下为公,律道为理,公理即为可通行天下的万世不变之理。”

刘巴颔首赞同,他也是这么想的,同时也继续道

“这逻辑……逻为巡察之意,辑义颇多,此处应指将文理汇集整理之意。”

边说边想,刘巴倒是已经隐约懂了一些,心里赞叹这后世先贤所造之词,望而生义,真是极好。

刘巴和庞统按照词语逐字推论,孔明则动笔将这些猜想出的东西一一整理认真誊抄,并给两人的讨论查漏补缺。

张松捏着胡须,边听边想若有所思,上首的刘备感觉听得相当费力,结果一扭头,就看到张飞听得满脸兴致盎然。

“翼德懂乎?”

张飞点点头

“略难,但若以军阵和筑城类比,倒是能听懂一些。”

说着张飞以手蘸茶水在桌子上比划

“先贤之经典著作,就如同在平原上起村落聚市。”

“彼此不相闻,不相往来。”

“这公理之法,便是要将这些经典村落的良人抽调出来,建一座大城。”

“这座公理城里,同出一源的良人住进同一坊,登记造册,理清长幼关系。”

张飞脸色略有得意,一脸的快夸夸我的表情。

孔明倒是还有余裕伸过来脑袋赞叹

“翼德之理解,虽不解其深义,但也将这逻辑之法的表义喻指的极好。”

于是张飞更加自鸣得意。

刘备拍了拍张飞的肩膀略有感叹

“翼德当手不释卷,勤读不辍。”

随即刘备也下定决心

“既如此,当催促吴懿尽快彻底扫定南中,开身毒商道。”

“悬赏这《几何原本》及棉花等物。”

后世所说的那些东西刘备还记得,如今麾下无海船,因此唯有出此下策,重金相求期冀胡商们为了利益能够奋不顾身。

刘备虽不是很明白孔明等人的讨论,但对其重要性是有清楚认知的。

而且也明白,他们如今所释之义乃是借后辈之眼推测,难免有三人成虎之忧虑,无论如何,最好还是要拿到此著译本,两相对照才最佳。

孔明等人一起拱手,对刘备这个决定十分赞同。

同时孔明也有了几分憧憬

“若复长安,当复开太学,究物之义理,研算学公理,作透镜工坊。”

孔明从如今析出的词义之中,看到的是一项需要集帝国之力投入的治学浩举。

想要研究科学,必然要重启太学,并将其打造成更胜一筹的学府。

而同时这学府还需要繁多的工坊来支持,比如这透镜打磨,孔明不知道西方如何将玻璃打磨光滑,但在益州最终是找到了几户琉璃工。

扩建玻璃工坊,还需同步增加玻璃打磨工坊,同时还得考虑以玻璃来赚钱,而这么一规划,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人口不够用了。

故而还需要鼓励生育,重视农桑,同时还要与曹贼开战,夺回人口较多的中原。

只要略一规划,孔明就看到了将来多到做不完的事情。

但他乐得如此,只要能成,如此功业不啻于再造炎汉。

不过想到长安的太学,孔明便想起来了此前一直很想看看的一部石刻。

不由得感叹道

“也不知太学石经安在否?”

……

甘露殿中李世民倒是第一时间也明白了其中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
最新小说: 钢铁先驱 多元三国说 一肩挑尽天下愁 帝国雪绒花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无敌六皇子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万历四十八年 远东军火商